一、安全光栅空间定位与机械安装
危险区域全覆盖
安装位置必须完全包围设备危险区域(如冲压机滑块行程范围),光束矩阵需延伸至危险区外沿10%-15%作为缓冲带。
高度设置遵循"150mm-2500mm"原则:底部距地面150mm防止脚部侵入,顶部不超过2.5m拦截躯干动作,多层设备需采用分层光幕设计。
对准精度控制
发射器与接收器需严格平行,水平偏差≤0.5°,垂直度误差<2°,建议使用激光校准仪辅助调试。
支架固定需采用防震螺栓,避免设备运行振动导致光轴偏移。
二、电气系统集成
电源与信号规范
采用24VDC稳压电源,电缆需屏蔽处理且与动力线间隔30cm以上,防止电磁干扰。
安全回路接入设备急停系统,响应时间≤20ms(需通过示波器验证)。
防护等级匹配
常规环境选用IP65级光幕(防尘防水),多油污场景需IP67以上,高温区域应配置耐热型(-30℃~70℃)。
三、调试与验证流程
光束功能测试
使用40mm标准挡板依次遮挡每束光,验证报警响应率需达100%,同步检查设备停机动作是否完整。
复杂场景需进行"交叉角测试":以30°斜角侵入光束,确保无检测盲区。
环境适应性验证
模拟强光(>10000lux)、水雾等极端条件,确认光幕误报率<0.1%。
四、长效维护机制
周期性检查
每日:清洁光学窗口(禁用酒精类溶剂)。
季度:复测光束对齐度与安全距离,记录衰减参数。
升级管理
设备改造后需重新计算安全距离(S=2000mm/s×系统总响应时间+8×(d-14)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