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智能制造的时代浪潮中,安全光幕早已悄然成为工业设备的“隐形守护神”。它不像机械臂那样灵活舞动,也不像数控系统那样华丽炫技,却承担着至关重要的安全职责——防护人的生命安全,保护设备的稳定运行。
但很多朋友在选购或使用安全光幕时,经常会陷入一个迷思:为什么有的安全光幕价格高,有的却很便宜?为什么有的光幕适用于冲床,有的却只能用在自动门上?其实,这一切的答案,都藏在“光幕的分类与型号”里。
今天,我们就一起来全面认识一下安全光幕的主要类别与常见型号,真正做到选得准、用得好、保得住安全红线。
一 安全光幕怎么分 类别先搞清楚
从功能原理来看,安全光幕都属于光电保护装置,但在实际应用中,依据不同的防护目的与环境要求,它们可分为以下几大类别:
1 按安全等级分类:Type 2 和 Type 4
这是一种最核心也最常用的分类方式,依据的是国际标准 IEC 61496 对光电保护装置的功能安全等级划分。
-
Type 2 光幕
适用于中等风险场所,如物流线、检测平台、自动门等,对安全要求不算极高,一般配合标准继电器即可工作。价格相对较低,功能相对基础。
-
Type 4 光幕
这是高等级安全光幕,适用于高风险场景,如冲床、折弯机、注塑机等,要求设备在故障、电磁干扰甚至光幕自身出现问题时依旧具备检测和保护能力。Type 4 通常需要搭配安全继电器或安全模块使用,响应时间快,误报率极低,是工业重地的“首选款”。
一句话总结:Type 2 看守“设备”,Type 4 护住“人命”。
2 按光轴间距分类:粗细有别,防护不同
光轴间距,简单来说就是相邻两束红外线之间的距离。这个参数直接决定了光幕可以探测到多小的物体,或者可以用于哪些类型的防护。
-
10mm 间距:可探测手指级别,非常适合高精密防护,如细小模具操作区
-
20mm 到 30mm 间距:可探测手掌或整只手,是工业设备中最常见的防护级别
-
40mm 到 80mm 间距:适合人体防护或物体检测,如进入限制区、输送线等
-
100mm 以上间距:多用于物体通过监测,而非人员防护
别小看这几毫米的差距,它直接决定了光幕是“防人”,还是“防物”。
3 按光幕长度分类:从小设备到整线布防
不同场景,对保护高度的要求也不同。安全光幕通常支持定制长度,从几十毫米到几米不等。
-
短光幕(100mm 以下):适合小型装配线、机器人夹持检测等
-
中等光幕(300mm 到 900mm):最常见于冲压机、加工台等
-
长光幕(1000mm 以上):用于大设备周边或大型工作区域
部分高端型号甚至支持光幕“拼接”,实现多段组合式布防。
4 按光束数量分类:看的是分辨率
有时候你会看到产品型号里标注着“30光束”“80光束”这些数字,其实说的就是整根光幕里有多少条红外线。这和光轴间距一起决定了光幕的分辨率与保护密度。
5 按外壳形式分类:不同环境不同选择